发帖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0 0
首页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中的刻蚀工艺综述:原理、材料与未来趋势 ...

半导体工艺中的刻蚀工艺综述:原理、材料与未来趋势

Alum
优质资源达人

2026

主题

7

回帖

12万

积分

优质资源达人

积分
128321
芯片制造 20 0 3 天前
1. 刻蚀工艺总览 🧩
刻蚀是半导体制造中紧随光刻后的关键步骤,用于移除暴露区域的材料,以形成微结构。广义可分为两大类:
  • 湿法刻蚀(Wet Etching):利用液体化学试剂对材料进行各向同性腐蚀;
  • 干法刻蚀(Dry Etching):通过气相化学或物理作用实现刻蚀,主流工艺,市场占比超过95%。


2. 湿法刻蚀原理
  • 利用化学溶液(如 HF、KOH、BOE 等)与目标材料反应,生成可溶解产物然后移除。
  • 各向同性切除,简便低成本,但难控制侧向蚀刻,仅适用于尺寸较大的结构(>3 μm)。

常见材料与蚀刻剂
  • SiO₂ / Si₃N₄:通常使用 BOE(缓冲氟化氢)以控制速率与质量;
  • :采用 KOH(选择掺杂依赖性高);
  • 黑硅 / 多孔硅制备:金属辅助化学刻蚀(MACE),金、铂、Ag 等金属催化 HF/H₂O₂ 混合液,通过孔结构实现垂直刻蚀。

优缺点
优点:设备简便、成本低、适合大面积整体去除
缺点:各向同性、不适微构、选择性差

3. 干法刻蚀

(1) 物理刻蚀
  • IBE(Ion Beam Etching):用高能惰性离子(如 Ar⁺)直接撞击材料表面,物理溅射出原子。

    • 优:高各向异性、广材质适应性
    • 弱:速率低、选择性差、粒子污染

(2) 化学刻蚀
  • 等离子体化学刻蚀:采用激发气体(如 CF₄、Cl₂、O₂)形成活性自由基,与材料化学反应形成挥发性产物。

(3) 反应离子刻蚀 RIE / ICP‑RIE
  • RIE:结合物理轰击(离子加速)与化学反应,达到高各向异性。
  • 典型气体:

    • SF₆CHF₃:刻蚀 SiO₂;
    • Cl₂, BCl₃: 刻蚀 Si、III‑V 半导体;
    • O₂: 清除有机光刻胶;

  • ICP‑RIE(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RIE):高密度离子与分离偏压,使速率高且精度高,适合 SiC、GaN、金刚石等硬材料。


气体选择示例
被蚀材质推荐气体作用机制
SiCl₂, BCl₃化学离子反应
SiO₂, Si₃N₄CF₄, CHF₃形成挥发性 SiF₄
HfO₂, Al₂O₃BCl₃高速稳定蚀刻
金刚石O₂(零偏压等离子体)各向同性/异性刻蚀

4. 高级刻蚀技术
(1) 深反应离子蚀刻(Deep RIE / Bosch Process)
  • 用交替电脉冲(如 SF₆ 蚀刻 / C₄F₈ 侧壁钝化)实现高纵横比结构,无论 IC 还是 MEMS 应用均极其重要。

(2) 原子层刻蚀(ALE)
  • 通过自限制的化学反应逐层去除原子级别材料,精度 ~0.1 nm,用于 EUV 掩模修复。

(3)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(MACE)
  • 利用金属催化剂加速蚀刻,生成垂直纳米孔;适用于黑硅、黑 GaAs、多孔结构等。

5. 工艺选择考量
关键指标包括:各向异性(是否垂直侧壁)、选择性(相对光刻胶/掩膜)、蚀刻速率 vs 精度平衡
  • 湿法刻蚀:适合粗结构,缺乏微细控制;
  • IBE:单纯物理,高度各向异性,稳健但速度慢;
  • RIE/ICP‑RIE:现工业主流,高速高精,高选择性;
  • ALE:应用于极高精度要求;
  • MACE:纳米孔结构制造的研究利器。

6. 总结与展望
  • 现代刻蚀以干法为主,结合物理/化学手段,气体组合与系统配置(如 ICP)是关键;
  • 高级技术(DEEP RIE、ALE)成为先进节点和纳米结构制造的核心;
  • MACE 等新技术为成本低廉、垂直纳米孔结构提供新途径,但尚未大规模产业化。

未来趋势将朝向更高精度、更高纵横比、更低损伤的刻蚀工艺发展,特别是在先进封装(3D IC)、MEMS、生物芯片等领域,有巨大潜力。



免责声明
本站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,该帖为网盘用户发布的网盘链接介绍帖,本文内所有链接指向的云盘网盘资源,其版权归版权方所有!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,未提供资源上传、存储服务,会员所取得的影视资料仅供个人试看,严禁用于传播、交流。alum520@163l.com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
高级模式
返回